2004年11月18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砸饭碗”的潜台词
青山

  “谁砸城市牌子就砸谁的饭碗”、“谁拖欠民工工资就砸谁饭碗”、“谁搞‘三乱’就砸谁饭碗”……最近,“砸饭碗”之声在官场中此起彼伏。某市一位领导在一次展会的动员大会上说,谁影响该市形象谁就有责任,砸不了他的饭碗,也要搞臭他的名声。
  官员不仅能砸你的“饭碗”,还能搞臭你的名声。如此高论不仅让人想起几个月前的嘉禾拆迁事件,这种论调与当时的“谁不顾嘉禾的面子,谁就被摘帽子,谁工作通不开面子,谁就要换位子”、“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,我影响他一辈子”何其相似。在一些官员眼中,仿佛不说“砸饭碗”,就不足以显示对工作的重视,不足以显示自己的魄力和推动工作的决心。
  但是,“砸饭碗”背后的潜台词,更多的却是霸道的人治、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。“砸饭碗”这个硬邦邦的口号,显然与我们党所倡导的依法执政、依法治国、科学发展观、以人为本等理念相悖。现代意义的政府是法治政府,每个人的“饭碗”是法律赋予的,是个人在法制框架下依法获得的,是受法律保护的,不是能够被任意剥夺的,也不是谁想砸就砸得了的。
  此外,从表面上看,“砸饭碗”显示的是工作力度,实质上却是工作不力的一种体现。如果是一个依法有序运转的政府,如果有一批高素质的政府官员,那么工作自然就会在和谐的状态下进行。在这种状态下,还用得着以“砸饭碗”威胁吗?以“砸饭碗”为杀手锏,实际上是官员对自己过去工作的一种否定,也是对自己当前工作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。以“砸饭碗”相恫吓,也许能换来一时的繁荣景象,但其潜台词却是践踏法律、侵犯公民权利。这种充满人治味道的声音,实在不该从一个现代政府官员的口中发出。